欧宝体育新闻中心 News 分类>>
石家庄置家网
骑车出门难存,回家也无处放。我们小区地下停车场只有机动车位,却没有自行车的一席之地。小区建得很“生态”,小桥流水,亭廊曲折,绿地环绕,唯独没有公共自行车棚。
骑自行车去万达购物,由于汽车入了地下停车场,偌大的广场很空旷。但骑车围着广场转了几圈,没找到地方存车,只得放在西面商铺门前,大老远地再返回来。近几年,骑车去商城购物,自行车越来越难存放,商城广场一般都是收费的机动车停车场,最多在马路边的便道辟出一隅放自行车,高峰时“车位”也吃紧。公共场所的自行车存放处越来越少,存车难让骑车上街的人备感尴尬,安全感顿失。自行车虽然不贵,可丢了也很不方便。
骑车出门难存,回家也无处放。我们小区地下停车场只有机动车位,却没有自行车的一席之地。小区建得很“生态”,小桥流水,亭廊曲折,绿地环绕,唯独没有公共自行车棚。小区地下室不够用,据说当初设计时,10楼以下没配地下室。有的地下室很小,空间紧张放不开自行车,况且地下室进出颇费周折,放车很不方便,大家也不习惯放在地下室。无处安身的自行车,在小区里到处“流浪”。亭子里、回廊下、假山旁等,都成了自行车的栖身之处,大煞风景,更不安全,丢车事件时有发生。自行车既然客观存在,为什么不设计存车之处呢?
不愿让自行车在外“风餐露宿”的人,就把车子推入楼道,可这不免侵占了楼里公共空间,堵塞安全通道,隐患颇多。每天上下班高峰时,推自行车上下电梯,更加剧了用梯紧张态势。楼道里的自行车影响出入,放气、拆件等恶意事件时有发生,引发了不少邻里矛盾。帅哥美女们骑的时尚车、越野车,干脆推进家门,登堂入室的自行车,也为家中平添一景吧。
随着汽车走进千家万户,自行车是否已成昨日黄花,退出了主流交通工具?未必尽然。早晚上下班时,马路上自行车虽不再一枝独秀,数量也不可小觑,特别是电动自行车依然受工薪层青睐,数量连年上升。
诚然,不少发达国家留给自行车的空间更小,甚至没有自行车通行的慢车道。但他们人口密度小,交通发达,自行车健身是主流,很少用做交通工具。我们有自己的国情,从各方面讲,应该给自行车提供更多的便利。